Fact

纳粹是否从一开始就打算消灭犹太人?

Share

针对犹太人实行的政策和措施可分为三个时期或阶段:1933年至1939年间,迫害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并强迫移民;1939年至1941年间,在德国占领的东部领土上实施种族隔离和镇压;1941年中到战争结束,在该阶段进行有计划的灭绝。学者们对这些政策背后的动机和意图持不同意见。

最初,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学者们从[意图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灭绝犹太人源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个人仇恨。他们认为,从1919年希特勒开始从政到1945年最后的“遗书”,这期间他针对犹太人的言论始终如一,表明他上台的目的非常明确,也即至少消灭德国的犹太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学者指出,需要从结构主义或[功能主义]的角度来解释,考虑到整个德国社会通过越来越有压迫性的立法和[累积式激进主义]将犹太人赶出德国社会。这些学者还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末实行鼓励或强迫犹太人从德国移民的计划,(由此可推论),并指出世界其他地区未能为成千上万试图逃离者提供庇护所。国际社会为解决难民危机所作的努力并非真心实意,而且远远不够。

随着战争的爆发,德国犹太人的处境每况愈下,而在新近被占领的波兰领土上的犹太人往往集中在犹太区。但是,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随着别动队的活动、奥斯维辛等现有集中营的扩张、屠杀中心的建设,犹太人从德国被驱逐到杀戮地点。尽管没有文件记载希特勒明确下令“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因此无法确定具体日期,但人们的普遍共识是,1941年夏天开始向更系统的屠杀计划过渡。

[意图主义:认为纳粹是根据一项长期计划或阴谋而采取行动,这种计划或阴谋是基于对犹太人的辨认、集中和屠杀,并且在1933年他们上台之前就已拟定。]

[功能主义:认为很多屠杀决定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地面临的挑战和住房或粮食短缺,是由下级官员和党卫军军官做出的决定,而不是由中央下令。]

[累积式激进主义:德国历史学家汉斯·蒙森提出的一个术语,以描述德国企业、专业组织甚至是地方如何按照纳粹政权的指示,将犹太人排除在德国社会之外。]

Do you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e Holocaust?

Ask Here